1、纺织工业地区结构变化差异。世界纺织工业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始终围绕着劳动力资源、产业上下游布局等比较优势进行转移。世界纺织工业重心的转移必然引发世界范围内纺织区域结构的重大变革。欧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为降低人工成本,发展高新技术纺织设备,部分产能向第三世界转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世界纺织工业重心不断向亚洲转移。中国、印度纱锭总量已经占世界的近一半,以中国、印度为中心的亚洲棉纺织生产中心已经形成。近几年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纺织企业依靠其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采取 oem 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深加工能力,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正在成为我国棉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主要竞争对手。
2、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应用不断加速。世界纺织工业的生产技术在 20 世纪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cad 辅助设计、erp 企业资源计划、pdm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纺织工艺水平不断革新,纺织工业技术含量明显提高。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服装企业商品的购、销、存等商品流转过程,提高了服装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使得现代服装业的生产、设计和管理更趋现代化。纺织工业呈现出高速度、高自动化、高产量、高质量及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四高一新”新局面。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服装工业已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高附加值的服装业发展。
3、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迅速增长,在国际商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产业链依存度不断提高。美国作为世界棉纺织最终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近几年通过棉纺织产业调整升级,大量发展新型纺织技术,已使棉纺织品消费的供给能力大幅度上升,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逐渐形成了美国生产棉纱,墨西哥、加拿大织衣再回流美国的区内循环,出现了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进口依赖度减少的趋势。但是,自 2008 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尚未停止,美欧日等主要消费市场需求萎缩,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短期内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4、纺织产品结构性特点突出。低档纺织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而高档产品供应不足的趋势依然延续。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工业依靠其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在低端纺织品市场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美欧等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品牌、高端市场消费能力等优势,占据纺织服装价值链的高端,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以欧美为代表的传统服装强国实行品牌经营发展模式,注重前期的设计开发和后期的推广与销售,通过品牌多元化经营,发挥其在资金、技术及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品牌优势为切入点,不断巩固其高端市场地位,获取高额利润。传统的服装强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始终保持其在国际服装市场的品牌垄断,且不断完善其全球销售网络。